鋰電設備業態良好為何虧損?奧特維二回科創板問詢
資本邦 · 2019-11-11 · 文/五點 · 瀏覽1382
11月8日,資本邦訊,科創板擬IPO企業無錫奧特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特維”)今日披露第二輪問詢回復。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站)
二輪問詢中,上交所依舊對奧特維提出了19個問題,主要涉及資產減值、股份支付、研發費用、市場占有率等。
對于連續虧損的子公司資產減值情況,奧特維稱,報告期末,公司存續的子公司為光學應用公司、智能裝備公司和供應鏈公司。公司對光學應用公司及智能裝備公司相關資產已充分計提減值準備或跌價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首輪回復中,奧特維表示2016年、2017年分別確認股份支付17,125.50萬元、2,561.77萬元。奧特維稱是參考2017年3月東證奧融等5家機構投資者增資入股的價格(20.25元/股)確定股份支付相關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以該次增資前一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431.37萬元(當時披露的2016年數據)計算,股份支付相關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對應的市盈率為17.77倍(投后)。東證奧融等5名機構投資者在增資過程中與葛志勇、李文分別簽訂了《無錫奧特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協議》(以下簡稱“《股東協議》”),主要條款中包含股票回購條款。
二輪回復中,奧特維補充說明稱市盈率的扣非歸母凈利潤8,431.37萬元與2016年申報數據存在的差異主要系將個人卡納入財務賬面核算、資產減值損失等原因導致的會計差錯更正所致。奧特維確定股份支付相關權益工具公允價值時未考慮《股東協議》中股票回購條款的影響,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司優先參考熟悉情況并按公平原則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達成的入股價格確定股份支付相關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符合《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二)》的規定;二是《股東協議》中股票回購條款價值難以精確量化,基于謹慎性原則,未考慮其對股份支付相關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影響。
此外,關于奧特維收購智能裝備公司,奧特維稱,智能裝備公司系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主要從事鋰電設備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其主要產品的下游市場雖與公司原從事的光伏設備業務的下游市場存在較大差異,但其技術、采購等方面與公司存在共通或競爭關系。因此,收購智能裝備公司有利于公司解決潛在的同業競爭,并整合技術、采購等方面的相關資源。2016年以前,奧特維業務主要依賴于常規串焊機單一產品。為改變單一產品格局,同時充分利用公司的技術等資源,豐富產品線,公司有較強意愿向相關新興產業擴張。
奧特維簽訂收購智能裝備公司股權協議時(2016年10月16日),智能裝備公司處于較好發展態勢,已取得訂單3,600萬元(含增值稅),且已基本達成合作意向的訂單2,450萬元(含增值稅)(該訂單最終于2016年10月31日取得)。因此,智能裝備公司當時的業務發展態勢較好。報告期內,智能裝備公司大額虧損主要是由于:1、市場開拓不及預期,收入規模較小;2、人員過多,導致營業成本較高;3、研發投入大,研發費用較高;4、特殊事項導致部分合同收入成本倒掛。
關于盈利模式,奧特維的鋰電設備業務主要通過向客戶提供鋰電設備以及配套技術服務等,獲得相應的收入,扣除成本、費用等相關支出,形成盈利。經積極市場開拓,截至2019年6月末,奧特維鋰電設備業務在手訂單金額合計6,975.81萬元(含增值稅)。且經人員調整,2019年上半年奧特維鋰電設備業務人工支出已得到有效控制,報告期內鋰電設備業務人工支出分別為2,776.93萬元、4,596.73萬元、3,467.99萬元和703.98萬元。受該等因素影響,公司鋰電設備業務板塊的虧損局面有望呈現改善趨勢。
? ? ? 奧特維稱,美國目前不屬于公司境外銷售的主要目的國,公司未制定專門針對美國市場的業務拓展計劃。2019 年上半年,公司對美國地區實現銷售 1,330.40 萬元,占當期境外銷售收入的比例為 11.40%,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 3.80%,系公司國內客戶晶科能源設立美國工廠,向公司采購常規串焊機及貼膜機所致。
頭圖來源:123RF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稿件,轉載需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